• 我要投稿  加入收藏
内容详情

【推荐】我的作文教学(熊芳芳)

时间:2016-01-03 14:21:07  作者:熊芳芳  来源:新浪网  查看:47  评论:0
导读:【推荐】我的作文教学(熊芳芳)
如果你想知道我们到底可以飞多高,请给我们一片足够高的天空。在这样的天空下,你才有可能区分麻雀与雄鹰。

——致高考作文命题组

我的作文教学

不同民族语言的物质外壳只是一种载体,如同笛子、吉它、钢琴等不同乐器千差万别的形制结构;真正让我们爱上它们的原因不是它们的物质外形,而是从它们里面发出来的充满了情感和意味的声音。

同一首曲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会有不同的情调韵味、相同的审美享受;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语言讲述,会有不同的特色风格、相同的感动启迪。

促进学生以写作为乐,要着眼于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的积淀,辅之以激发机制,并适应学生的表达需要而在写作技巧方面作适当引导,为学生的生活意识向写作思维过渡搭桥。让学生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而且知道怎样以一种艺术的、审美的方式去说。

一、扩张智力生活背景,培养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材范围内的知识量的差距只是表面现象,差生和优生的真正差距在于‘智力背景’知识面的差距。因为如果学生学习背景的智力生活十分贫乏和狭窄,那么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极小的知识量也会力不胜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让差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差生参加的活动越多,阅读、写作、思考的东西越多,他的学习负担也就越轻。”

同样,语文学习的质量也要靠学生智力生活的内容和性质,要靠丰富那个衬托学习活动的“智力生活背景”。只要丰富了这个衬托学习活动的“智力生活背景”,华文学习就有了肥沃的土壤,植根于这一肥沃的土壤中,语文学习才能“根深叶茂”。

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日本于1989年改善教育课程的标准,修改后特别注意4个基本方针,其中第一个方针就是“培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坚韧不拔的人。”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由于语言本身具有的生活性、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得华文教师透过阅读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成为可能。同时,每一个语文教师自身也是一种资源。教师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美丽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果没有充分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写作中往往会词不达意,满脑子的想法却没有办法表达和呈现,思想无法物化,精神不能外显,就会陷入困顿挫败,逐渐失去写作的兴趣和信心。这样的积累与运动是非常必要的,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疲劳厌倦,那就需要注入老师的活力和激情,每次阅读他们的作业本时,都要灌注真情的赞美和鼓励,给他们写下贴心的话语。

同时,教师要不断用新鲜的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创作冲动。例如课前五分钟创意活动、课本剧创编表演赛、传统文化情境对话(例如“吴刚与嫦娥”“断桥相会”“牛郎织女”等等)、对联成语大赛、谈古论今、中西文化对对碰、故事接龙、课堂人物速写、三月诗会、专题研究、 “十佳”讲坛、黑板报每日主题论坛、创作班歌(学生自己作词作曲)、古诗词酬唱、颁奖辞类型的人物素描、影视欣赏……

二、以读促写,指导方法。

 

联系阅读进行写作指导,联系生活体验,以经典语言来强化语感和创作意识。这是写作教学的学理性基础——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创造美。

例如关于描写的专题指导,可概括出几条原则并辅以实例进行解说——“描写五要五不要”。

 

①要想象,不要直白。

 

描写要善于调动生活经验和生命感受,善于想象和联想,例如:

“然而天山的两侧都苏醒了,就像高峻的鼻梁两旁一先一后睁开的两只眼睛”“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这样的句子,就极富想象和联想。张晓风《秋天·秋天》的开头:“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这样的描写,有点有面——既写出了满山遍野的如花的海洋一般的牵牛藤的整体形象,又写出了冲击到“我”窗前的一小片牵牛藤的小浪花的局部形象;有动有静——由远处的“起伏”到近处的“冲击”最后“猛然收势”,戛然而止;有形有色有神——满山地起伏着,紫色的小浪花,富有生命力,如同一个倔强而顽皮的孩子。作者不仅抓住了形象的特征,而且写出了其动感与活力。不仅写得“像”,还写得“活”,不是“纸花”、“塑料花”、“绢花”式的美丽,而是形神兼备,活色生鲜。再平凡不过的藤蔓,再普通不过的花朵,在作者眼中,却充满了诗意的美。又如刘亮程的句子:“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开花,在有诗心的人眼里,是一个美妙的童话。又如鲍尔吉·原野的句子:“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像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以蝴蝶的视角来感受空气,居然能够想到浩浩荡荡的“海浪”,实在是平中出奇。

 

②要具体,不要概括。

 

在描写的语言表达方面,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要具体,不要概括。

譬如看到下面的文字:

“天空是蓝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远方的山模糊不清,绿色的田野散发着好闻的香味。”

我们会立即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位低年级小学生。为什么呢?因为这段描写是以概括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既模糊而又毫无重点的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对这一景色作出另一番描写:
  “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那种天空,彻头彻尾的深蓝色。绵延的山脉看上去就像恐龙的脊背,人字形的大雁在头顶盘旋。青翠欲滴的田野散发着阵阵新割的牧草的清香。”

就拿中国的古典诗词来说吧,“愁”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你看不见摸不着,但优秀的诗人可以把它演绎得很具象。

如李白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多长啊,像三千丈的白发那么长。

李清照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多重啊,船儿都载不动。

李煜则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是什么样啊,就像那春水流也流不尽。在这三位姓李的诗人笔下,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有了长度,有了重量,还有了形态。

而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则这样写道: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云鹤的《野生植物》是这样写的:

有叶/却没有茎/有茎/却没有根/有根/却没有泥土/那是一种野生植物/名字叫/华侨

显而易见,这里要说明的问题就是,“在细节描写中要具体”。

因此,当你动笔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杯柳橙汁”;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长卷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郁金香”;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只破毡帽”;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幅“梵高的《向日葵》”……

 

③要艺术化,不要照搬生活。

 

描写的语言要追求艺术化的特征,它应该是独具特色、蕴藉凝练、耐人寻味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将种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训练到炉火纯青,使用起来丝毫不着斧痕。

例如潘向黎的短篇小说《白水青菜》中对男主人公喝汤的感觉的描写:

就那么一口,整个胃都舒服了,麻木了一整天的感官复苏,脸上的表情都变了,好像一个薄薄的壳被敲碎了,所有的肌肉、每一条纹理都活了起来。真是好汤!

……

后来,他不只一次怀念那时的生活。那种安宁,那种坐在餐桌座前等着妻子把瓦罐端上来的感觉,掀开瓦罐的盖子时看到的好看的颜色,第一口汤进口,微烫之后,清、香、甘、滑……依次在舌上绽放,青菜残存的筋脉对牙齿一点儿温柔的、让人愉快的抵抗,豆腐的细嫩滑爽对口腔的爱抚,以及汤顺着食道下去,一路潺潺,一直熨贴到胃里的舒坦。(《小说月报》2004年第4期)

这里的喝汤,其实是“喝”家的感觉。频繁的应酬使男主人公已经“昏迷了味蕾”,其实是昏迷了情感,只有在妻子每天特地为他精心煲制的汤中才想到了家的温馨。当经不住诱惑而离家别恋的他在身心俱疲之后,不由自主又时时怀念起喝汤的感觉。作家在这段细腻的精致的文字中,把常人无法体会到的喝汤的生理和心理感觉描摹得栩栩如生,可感可知。看起来似乎不动声色,其实已经非常形象独特地演绎了男主人公对家的怀念和失去家的无奈。而文字里边使用的比喻、夸张、比拟、移就等修辞手法,也十分精纯熟稔。

再譬如南郭沫若将“六十五个国家在天安门城楼上欢笑”改成“半个世界在中国的阳台上谈笑风生”,这样的灵感又有几人能够在瞬间获得并划时代地在历史的上空永远闪耀光辉?

又如屠格涅夫在写一个老太婆死去时只用了这么一句话:“一只苍蝇从她蓝色眼膜从容地爬了过去”,“从容”一词用了比拟的手法,令这带着腐朽气味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惊心动魄的印象。

 

④以景传情,不要为写景而写景。

 

如汪曾祺《八月骄阳》里的一段话:

柳树上知了叫得非常欢势,天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赛着叫。整个太平湖全归了它们了。

张百顺回家吃了中午饭。回来,那个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粉蝶儿、黄蝴蝶乱飞。忽上,忽下。忽起,忽落。黄蝴蝶,白蝴蝶。白蝴蝶,黄蝴蝶……天黑了。张百顺要回家了。那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蛐蛐、油葫芦叫成一片。还有金铃子。野茉莉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一条大鱼跃出了水面,s_的一声,又没到水里。星星出来了。

作者用十分细腻的手法,一笔一笔描绘了老舍生命的最后瞬间,极尽渲染之能事。知了的喧闹反衬了主人公的安静,忽上忽下忽起忽落的蝴蝶一如主人公投湖前纷乱的内心世界,而蝴蝶、蛐蛐、油葫芦、金铃子、野茉莉、大鱼等种种生灵的美丽、生机、宁静、祥和,又间接表现出主人公对这个美丽尘世的眷恋。

又如老舍《月牙儿》中的一段景物描写:

这是个春天,我只看见花儿开了,叶儿绿了,而觉不到一点暖气。红的花只是红的花,绿的叶只是绿的叶,我看见些不同的颜色,只是一点颜色;这些颜色没有任何意义,春在我心中是个凉的死的东西。我不肯哭,可是泪自己往下流。

这里既是写景,更是写人,它通过一个被蹂躏被践踏,处在社会底层的苦恼人的眼睛去看春,虽然也有绿叶红花,但不过是个凉的死的东西。这样,就把人物的悲苦心情更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值得我们学习。

 

⑤要摇曳多姿,不要呆板单一。

 

例如下面这段话:

许多人注意到树会开花,开花时,天空的一角就闪亮着五颜六色;树会结果,长长圆圆大大小小的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玩赏;树会落叶,落一点凉意,落一些愁绪,落一个秋天;树会造型,一年十年百年的造型,千年万年的造型,各自透露着生的意志,流动着美的气质。

然而,树还有一个迷人的地方,是静。静,是树沉思的方式;静,是树与树交流的方式。一棵树,就有静的感觉;几棵树在一起,就有静的声音;许多树在一起,静就能把不属于静的声音区别出来,驱赶出去;一个森林或者几个森林在一起,静就有震慑邪恶的力量,也是安慰心灵的药剂。

这样的语言,句式、修辞都是多样化的,还用了一些叠词,营造出一种韵律美,极富生命的张力。

通过这样联系实例的写作指导,学生在艺术审美和文学意识方面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层层搭台,写出乐趣。

 

写作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马克·吐温说:“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三个月。”鼓励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必须变着法儿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惊喜。

 

1、搭建舞台,展示精彩。

 

让写作成为一件幸福的事,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又是不可不为并且为而后能乐之的事。写作怎样才有可能提供幸福感?笔者曾经做过如下尝试:

鼓励学生写“笔记本”博客,每日组内交流,发帖子,每周集体交流,评优秀作品集;班与班之间互相批阅作文并作书信交流,不定期地举行诗歌创作朗诵赛、辩论赛、手抄报竞赛;优秀作文打印出来制作PPT,配上音乐、图片,在全班播放;编辑奇思妙语录(学生作文当中精妙的句子或段落)、每个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笔名及相关诠释,汇编学生自己写作的文学专题研究论文集、打印佳作期刊印发供班际交流,并设阅读导航……(亲手为学生打印佳作,已经成了我将近20年的习惯)

下面就是一次作文训练之后打印出来的佳作集的封面导读:

阅读导航

工稳精深的《治旧迎新》(刘述博)P2

清新动人的《新新旧旧,旧旧新新》(张闻远)P3

油滑尖刻而又不失严肃深沉的《我们的出路何在》(叶扬韬)P3

严谨丰富的《引一眼活水》(沈茜)P4

情蕴醇厚的《孔明之死》(张晓欣)P5

锦心绣口的《日新·月异》(何明靖)P6

低婉蕴藉的《日光之下无新事》(李璐)P7

秾丽甜美的《从七十岁出发》(罗佳)P8

恬淡睿智的《蜕变》(张琰)P9

耐人寻味的《面试》(江潮)P10

浑然天成的《假如我是土匪》(姬?)P11

…… 

 

2、挑战思考,张扬个性。

 

帕思卡尔说:“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人最大的快乐,也在于思想。作文的命题如果有挑战,便会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

 

①深度上有挑战。

 

我曾经拟过这样一个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落叶与大地的对话

食指

落叶说:为了归根我才飘落
轻轻的不曾碰上损害些什么
而人们仍在我身上随意践踏
竟然使我受这样的凌辱和折磨

“你看,在我身上万物生长,
而我呢”大地说:“却日益贫困饥薄
看来你终究知道点什么是幸福
不然你的话语怎这么尖刻?”

落叶不再说什么
而我却明白了许多

我们一起阅读了林觉民的《与妻书》,又谈到《庄子》里抱柱而死的尾生。我们讨论幸福的话题,看尾生和林觉民两种不同的壮烈。有人说,林觉民是壮烈而崇高的,他因为她而为了大家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尾生是壮烈而懦弱的,他因为她而为了自己死(他完全可以上岸等她,大可不必抱着桥柱淹死,只是他无法面对被女子拒绝的事实,内心绝望,与其在无爱的冰窖中延长痛苦,不如为“信”而死,为自己的脆弱寻找一个伟大的理由)。他们的死同样是因心爱的女子而起,然而死的目的和意义却有天壤之别……

这个话题在深度上有挑战,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佳作颇丰。

 

②角度上有挑战。

 

例如新学期开始想了解新同学的情况,第一次的写作训练当然离不开“我”的话题。但是这个话题早已经写烂了:“这就是我”“我是     ”等等。于是我换了个角度,要他们写“我不是     ”,结果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奇思妙想,佳作如云:《我不是下一个他》《我不是美女》《我不是答案》《我不是东西》《我不是不爱你》《我不是猪才怪》《我不是时针》《我不是神》《我不是天才》……

又如,有一天有人在办公室里推销太平人寿的保险,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一个大问题——“保险”。我们穷其一生努力地追求那些我们以为能够让我们活得更保险的东西:更高的学历、更多的财富、更响的声誉、更大的权势……孩子们大概也常听父母在耳边叮咛:“考上名牌大学,找份好工作,你的人生就保险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保险的呢?什么样的东西是值得保险的呢?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抵押来获得那份保险呢?后来我让学生以“保险”为话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保险”这个话题。结果出现了几篇不错的作品,后来发表在《少年作家》的“同题作文”栏目中。

 

③宽度上有挑战。

 

话题越有宽度,就越是对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视野的开放度具有挑战。譬如学了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我们讨论宝玉和他的三根“肋骨”——黛玉、湘云、宝钗,意外地碰撞出一个见解:这三个女人恰好对应了一个人三个层面的需要:灵、魂、体。黛玉是宝玉灵(精神)里的伴侣,湘云是宝玉魂(情趣)里的伴侣,而宝钗的丰腴常逗引得宝玉心猿意马,正是他体(肉体)方面的伴侣。大家由此生发了许多新的见解,从而冲击到《红楼梦》的所谓“反封建”的主题。由此,我们又谈到卓文君、杜十娘、杨玉环、李清照、貂婵、杜丽娘等人,包括林语堂对中国女人的评议,最后以“中国女人”为研究课题,写了研究性学习论文,佳作颇丰。

我曾拟过一个作文题:“神话”。半命题,可以在这个词语前后添加词语,也可不加。拟这个题的灵感来自我们这个特别的“2008”。地震当中的生命奇迹、北京奥运中国人创造的神话、神七发射…围绕这个题目,可写的东西非常多。可以写得很大气,也可以写得很秀气很有诗意。适合表现丰富的个性风格,而且在选材宽度上极具挑战,学生很感兴趣,也有多篇佳作发表在《少年作家》。

 

3、精彩评点,真诚对话。

 

师生之间的写作互动、精彩评点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元素。作文评点的境界,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成就感。评语可以是对学生作品内容的概括、手法的评价,也可以借用譬喻阐释哲理,启迪思想;可以感同身受地描绘其作品给自己的感染,也可以浓墨重彩地渲染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意境;可以叙述,可以附和,可以调侃,亦可以鼓励和煽情。

也可让学生互评。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评点给予评点或归纳,会让写作活动的层面更为丰富生动,我有时候会给学生评点的风格流派做一个简单的归纳,譬如:理性派、、诙谐派、文采派、婉约派、灵秀派、冷峻派、睿智派、儒风派、率真派、温和派、严谨派、性灵派等等。

这些评点和互动让他们的写作处于兴奋状态,他们说:“老师,你让我们的写作如火如荼……”坚持一件幸福的事情是容易的,当写作成为活着的必需品,成为快乐的必需品,文学便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

附:

麦子评点

 

①概括式

 

《秋》:

选取典型的意象重重叠加,将秋的意味濡染得浓而又浓,作者的心和眼却躲在文字的背后静观细赏,暗品偷笑。笑城市的枯槁,笑城市里面人的孤寂,笑所有繁华背后的萧瑟,笑人与自然在现代时空中的荒唐错位……作者无意于尖刻的嘲讽,只将画面直直地推到读者的眼前,镜头所展示的景象层次清晰,立面繁多,细节真实,富有生活的质感。

 

②譬喻式

 

《生命?生命!》:

生命是什么,我们永远无法回答,就好像一只手表永远无法回答手表是什么一样。

只有造手表的人才能够告诉我们手表是什么。

但是,手表自己也必须用不停的行走来作自己生命的注脚,否则任何说明与诠释均告无效。

生命是什么,需要生命的状态来作注释。

对于不同的人,它有不同的义项。

我们每个人从父母那里所承接的,只是它的本义。

我们必须自己给它一个引申义,或者比喻义。

 

③同感式

 

《一些旧事》(怀念爷爷):

说是记不清了,而每一个细节无不关乎爷爷。爷爷的爱就在一个个细节当中,在一桩桩旧事当中,每一个做菜的步骤都是爷爷爱的行程。在过程中,爱与被爱的人都享受着生命的快乐、人间的幸福。记忆如此清晰,真情含蓄而固执。记忆永不朽,爷爷也便永不朽。爷爷活在他的菜式中,而菜式已融入“我”的血液中。

 

④濡染式

 

《一天》:

真实的细节,灵动的笔触,空灵的想象,婉转的抒情,含蕴的意趣——小说家的手笔。

略微有一点颓废,略微有一点消极,却仍然是生活的写真,生命的素描。

蕴藏在最底层的,恰是对生命热烈的向往。就算是阴雨,也仍然挟裹了一些清丽,融化了些许激情;涤荡了尘埃,也摒弃了死寂。

明天仍旧需要开窗,阳光仍旧悄然守候,植物的叶子或许多了一丝润泽,跑道的长度或许还会加长,公车上的人无疑仍旧沉默,唱机里的音乐应该已经换了主角,无形的试卷不会比有形的试卷少,人生的使命就是不断奔跑。

每天离自己远一点,最好。

 

⑤附和式

 

有很多时候,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只附和一下,凑个热闹,增添一点情趣与意味,反而比居高临下的评点更能制造气氛。

《明白不明白》:

列宁如果不革命,他会活得不自在;林觉民如果不献身,他会活得不快乐;秋瑾如果不反叛,她会活得没滋味;鲁迅如果不骂人,他会活得很苦闷;德勒撒修女如果不奉献,她会活得很痛苦;吴士宏如果不折腾,她会活得很寂寥。也许可以说他们高尚,也许可以说他们善良,也许可以说他们坚强,但是,事实却与高尚无关,与善良无关,与坚强无关,如同猫头鹰只能在夜间活动,鹓鸟只吃竹子结的果实,蝙蝠只能拥有没有羽毛的“翅膀”,鱼儿离开了水就不能存活……那些“高尚”,那些“善良”,那些“坚强”,也是他们无从选择无法拒绝的一种“先天”。尽管那些美好的伟人素质客观上成就了美丽的世界,然而反过来说,他们也有一种主观的“无奈”——非如此不能安然的存留,非如此不能坦然的行走。

天下万物,不过如孟子所言:“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人的天性决定着人的一切选择或行动,他(她)只可能按照自己心灵的渴求去顺应生命、推进生命或者翻转生命。

 

⑥调侃式

 

《鸡的教育》:

一向很喜欢周瑞的语言风格和个性思想。飞扬恣肆,放达飘逸。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一些理想,我基本赞同,譬如快乐学习、因材施教、自主学习、顺应天性、多些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不过,还是觉得应当更好的把握分寸:鸡鸭的学习是动物的本能,而人是高等动物,在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以及结果方面,我们和动物是有差异的。严格说来,鸡鸭的“学习”不能称之为学习。兴趣,也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因着对结果的期盼而在枯燥的过程当中保持恒久的兴趣,那是间接兴趣,这种兴趣必须借助人的思维才能想象和理解,还必须借着意志来维持。因着思维与意志,人才成为了万物之灵长。何况,子非鸡,亦非鸭,又怎知它们在觅食游水的过程中就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呵呵,笑谈。无论怎样,喜欢你的文章,一如既往。

 

⑦煽情式

 

《那只是借口》:

好一个“只是借口”!明白如话的语言,流转自如的笔触,开合有度的层次,玲珑有致的结构……生活中的一个点滴而已,朋友间的小小不快而已,故事中最常见的结局而已,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渴望而已,人性当中最脆弱的一面而已,然而,最敏感的心灵发现了,捕捉了,思考了,表达了。轻挥慧剑,斩断一切美丽的谎言,掐灭一切自欺欺人的幻想,直面清晰的现实,重建心灵的家园——无需春天般温暖的安慰,无需夏日般热情的鼓励,就算与金秋的硕果擦肩而过,也能气定神闲的穿枝拂叶,从容自若的直奔目标。知道前方是冬季,知道春天还很遥远,知道连虫儿都会匿影敛迹,知道白雪融化道路应当更加泥泞……但是,生命无需借口,心灵拒绝谎言。

学生互评

 

【理性派】

标题颇具新意,一语点破了素材的内涵,本文结构明了,层次清晰,字句间无不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同时,作者也对作文素材进行了较准确、完整的归纳和阐释。

本文缺憾之处在于:

1.主观的论点表述用墨太少,且不太切合主题。

2.语言尚需锤炼,用词还需推敲。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仍需加强。

3.选材应具体,切合主题,对于不同的论点应适当添加短小材料加以阐述,材料篇幅稍长,且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准确。

4.对选题也应加以反面论述,应做到正反兼顾。

5.字迹不太工整,书写不够规范。

总体上看,本文算得上是一篇比较成功,且具有新意的议论文。

                        (李森评张翼《跳板》)

文章内容较充实:大量的事例及论述都显得是娓娓道来,主要是指内容上的连贯性上。但某些论述仍需有更客观的见解,从多方面论述,避免一家之言。 (邢威评文月《为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诙谐派】

“兵者,诡道也。”宜把题目中“惑人”加引号,语言轻灵多变,但议论文结构还不甚明朗。分析、解决问题集中于最后一段,而前面赘述过多。“捐助”似乎太绝对了一些,乍一看还以为天要塌了。 

                    (陈以哲评沈茜《惑人之“道”》)

可以看出,作者对许多计谋了解得很多,可以单独写一本书,叫作“现代职场计谋运用”,肯定销路颇广。作为一篇文章,这样无主题无中心地泛泛谈开,只是为了向大家介绍一种叫作“做坏事不留痕迹”的方法,实在很有欠缺。

(卫然评王璐《踏雪无痕》)

【文采派】

文笔优美而不失自然,文章淡泊而不失睿智,意蕴闪亮而不失深远。

(张君评王晓曦《杯酒人生》)

语言优美流畅,思路婉转灵动,感情丰富真挚,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魏昕评何明靖《假爱以爱》)

美,在无声无息间悄悄流走。

作者想要表达的美太长,读者抓住的美太短;

作者呈献的美太大,读者获取的美太小。

可惜。

(魏昕评郭悦《花犯》)

如同银白飞鸟般盛大,

如同深邃海水般纷蓝,

爱,

是95克拉灵魂晶体的献祭燃烧。

主题有些散乱,只有气息如缕的些微联系,文字已有些感觉,但缺乏凝聚力,大概是过于感性吧。总体上,的确是一篇好文章,望继续努力。    

(刘江评何明靖《假爱以爱》)

诗化的语言,祷告的哀乞,是向神还是向人?声声质问,传达的是Edward的怨气?炼金师的无奈?“等价交换”是永恒的真理,因为看到真相也要代价。

语言优美,诗意盎然,但主题缥缈,如坠云雾。想看到“真实背后的真实”还得颇费功夫。

(李金洋评杨婧璇《真实背后的真实》)

【婉约派】

很单纯的文章,很美好的想法。但是现实的东西少了些,仍只是一个愿望而已。可以更深入一点。(私人祝语:梦想成真)

               (张奕评陈方《我说,你信吗?》)

中心明确,充分地表达了您对谎言的见解,例子举得很恰当,第一个谎言是为了逃避麻烦,第二个谎言是出于爱心。但是我觉得在最后的地方应添加一段跟第三段差不多的段子,做个总结,这样文章会显得更有层次,也更加饱满。

语言若更精练一些,会更好!        

  (孙毅评李金洋《谎言》)

【灵秀派】

文章抛开了大家都会想到的角度,从另一个层面去挖掘,读完,让人若有所思。

这就是我们所受的双重教育,很冷静、细致的眼光。

语言若能更有深度就更好了!

(王舒娴评卫然《伪装的学问》)

【冷峻派】

字不错,例子不少,错别字没有,例子串接自然。评论一段来得有些唐突,究竟是什么文体也不是很清晰。作为论述文,不符合正常格式;作为其它,则线条不清。

(Westfallemer评江潮《为“善”而亡》)

虽然你的字还是很好看,但我不是挺了下来,看完了。感觉上该作者野史看得较多,借机械之名表现自己如一先哲,语言还算顺畅,作为聊资,可以一看。文章不错,印象不好。

(Westfallemer评汤维《狼的野心》)

先说说评分的理由,作者在开头部分提出的宗教话题很深刻,作者能从这个角度展开“善恶”之辨确实令人佩服,相信从这个角度展开会有很大提高,但老实说全文很令人费解,一个不错的中心却让人读不懂,我自信地认为作者的表达欠功夫(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水平不够),所以表达分不高。个人认为作者本文有两个缺点:1.过渡太生硬;2.例子偏少。希望作者注意。

至于内容,我觉得作者文化底蕴深厚,这点在文章开头表现得不错,但作者有些拘泥话题,害怕偏题所以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这也是文章难懂的原因。  (刘述博评文博伟《善恶阴阳》)

【睿智派】

与“假道伐虢”没有什么联系。文字语言优美。但如果每个人都静静聆听,则没有声音可以听了。

(张闻远评黄黆《听》)

【儒雅派】

针砭时事,入木三分,妙哉!妙哉!

但你怎对娱乐新闻如此关注,看来也是无聊之人,笑谈!笑谈!

(叶扬韬评李璐《我们的娱乐》)

【率真派】

佩服作者的联想与文笔,语言通畅顺达,但似乎还缺点什么——

我只被你优美的文字吸引,但你的内容却没有给我太多的思考和震撼。

(王婷评王晓曦《杯酒人生》)

【温和派】

文章思想是深刻的,内容是丰富的,文笔是优美的,层次是清晰的,但是,但是——

好像偏题了!所以……

(曾航评孙毅《制人先制己》)

由“假道伐虢”想到“杯酒人生”,很佩服作者的联想。将各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并加以发挥,且运用对比,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思考得很深入。

(卫然评王晓曦《杯酒人生》)

【严谨派】

看了几遍总觉得文章内容与话题有些偏差,此文着重于制己后才能制人,“假道伐虢”没有在文章中得以体现。

(李润评孙毅《制人先制己》)

【亲切派】

论述太肤浅了,就事论事,就“傻”论“傻”,什么“傻飞了”,太口语化,随意性太强,跟你本人上次念的“北风那个吹啊……”效果差不多。这样是不行的,积极向上才能进步;还有就是,字就不能美观一点?跟你一样的××,哎… P.S.不用写名字都知道是

(王健蕾评陈南熹《关于“假道伐虢”的联想》)

【性灵派】

文章中的易成树以不想吃为由将牛肉面给了妈妈吃,而后又说自己饿了,将那碗素面吃了,从这么一件小事体现出儿时的那个小霸王真的成熟的,懂得了爱。其实硌非常朴实,似乎是任何一个母亲都有的所作所为,但不是任何一个儿子都会有这样的感动。所以我很欣赏作者塑造的这个形象。

整篇文章以对话形式为主,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很细腻,结构合理,语句通顺易懂,是一篇成功的作文。

(汪茜评叶扬韬《爱》)

【草莓派】

文月的风格——反叛、张扬,直达核心。说出了很多人想说但又不敢写成白纸黑字的话。不过,给这篇作文打分有点难。所幸你作了一些妥协,写的是“美帝国主义”。另外,我们都还得练字。

P.S.看你的文章很爽!没有虚伪和卖弄、浮华或粉饰。真性情总能打动人心。

(王晓曦评文月《为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4、相约经典,走近大师

 

阅读经典,能增强文化底蕴,丰富生命的营养。读读写写,文化便在生命当中流动了起来。

例如读《论语》,读《庄子》,读鲁迅,读李白,读苏轼,读余光中,学生都写了一系列的好文章。

 

5、接轨时代,牵手生活。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通过写作来感受生活,干预生活。中国5·12汶川大地震,笔者也组织学生写了地震专题的作文,有许多优秀作品。其中有三篇同时发表在中国小作家协会导刊《少年作家》上。

帮助学生将个体生命经验与文本意义经验建立联系,帮助学生从生活体验向创作思维过渡,只有让阅读、写作跟学生的生命建立联系,才有可能让读和写成为一种快乐,成为一种生命运动的必需。

2008年,我在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论文《与文学共舞,让青春欢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影响》中以这样两句话作结: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但是,佩索阿说:“写下即永恒。”


关键词:作文 教学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在线发片 - 联系站长 - 站长统计
Powered by qibosoft V7.0 Code © 2003-10 qibosoft
Copyright@http://jcjys.evai.pl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34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