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投稿  加入收藏
内容详情

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

时间:2013-12-09 23:11:37  作者:林家边  来源:江城教研网  查看:100  评论:0
导读: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

阳江市第五中学   林家边

 

摘要:物理实验的探究性体现新课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深入加强物理实验的探究性,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尤其要在实验实践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  科学探究  实践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追踪研究,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掌握学习”的学习论,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方法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指出:只传授物理知识和技术的物理教育,是片面的……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是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物理实验是全面物理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而初中物理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数量不多,而且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内容比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新的课标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深入加强物理实验的探究性。

一、通过趣味性实验,使学生由感到惊奇进而产生探究的愿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引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例如:在八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这几个小实验。

想不到的结果:

找一个像手掌一样长,像手指一样宽的纸条,剪两个小口或撕两个小口。然后去考考你的同学:如果拿住纸条两头向两侧拉一下,纸条会断成几条呢?一般会认为断成三截。这时候你让同学试一下,试的结果一定会感到迷惑不解:纸条只断成两截。

水面浮针:

把一跟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让它像麦杆似的浮着吗?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就可以改变学生的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水的纸,再在水面上轻轻的平放一枚缝衣针。等这张纸完全湿透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

烧不着的布条:

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时,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这三个实验的结果都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会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物理的殿堂。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感受成功,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的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条幅概括了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直接体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我国现在的新课标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应充分发掘实验的功能,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展开,并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感受成功,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批判意识,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例如,我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有学生提出:成像是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此时,我顺势启发: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怎样用实验验证?让学生互相设计可行的方案,提供实验条件供大家验证。这一下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有效的探究,得到了满意的结论。

另外,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感兴趣。课后自己设计实验可以把课堂内的探究延伸到课外,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完蒸发吸热的知识后,我要求学生们回家后探究食物的保鲜方法(不使用冰箱),弄清楚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保鲜的。这样既巩固了课内的知识又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喜悦,由于学生都是课后回家自己完成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自信心和能力。

三、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原有的实验方案,让学生更容易发现新的探究课题。

中学物理实验都是很典型的实验,但适当的改进将更能发挥其启迪思维、激发探究兴趣的功能。例如:识别电表的实验探索:学生学习了电路、电表及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一块电表(可能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内部完好,但其刻度盘及接线柱的标志均不清。请你设计实验,科学、准确地判断该表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要求:实验原理科学,目标明确,依据充分,实验过程中不得损坏电表。学生们共同研究,得出了两个方案:①用伏安法测出电表的电阻的大小来判断;②将被判断的电表试连入适当的电路中,根据电路中出现的现象判断。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辩论:用伏安法测电表电阻的方法,理论上看似可以,但实际实验时会出现什么问题?应注意什么问题等。最后让他们依照各自的方案选取实验器材再来进行实验研究得出结论。他们通过不同实验,排除了第①方案,比较了第②方案中各种连接方法的利弊,最后选出了其中最科学、最合理、最简便的判断方法。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电路及电表知识的理解,而且极有效地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增补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本身的探究功能。

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适当地增补实验既可以弥补教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充分发挥实验本身的探究功能。例如:测量木块体积实验的探索:在完成了初中物理第一册P83“想想议议的教学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研究实验最佳方案的问题:怎样用量筒测木块的体积?问题一提出,一些学生联想到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提出了用测蜡块体积一样的测量方法。为帮助学生跳出这一思维定势,教师适时点拨:你注意到了蜡块与木块放入水中后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有很多学生立即领悟到:蜡块在水中不吸水,而木块在水中吸水。由此学生达成共识:如果照搬课本上测蜡块体积的方法来测木块体积,势必引起很大的误差。怎样克服“木块会吸水”这一影响测量精度的不利因素呢?学生执烈讨论.提出了多种实验方案:将木换表面涂漆,等漆干后再用量筒测量;②先让木块吸足水,再用量筒测量;③用干燥的细砂代替水,用量筒测量。对这些方案,教师都给予鼓励性的肯定,特别是第③方案,突破了“量筒和水配合测体积”的套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然后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测出木块的体积及探讨产生误差的原因,从中选取最佳的测量方法。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高度投入,探究气氛热烈,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观察或动手做完实验后,再引导他们分析改进的意见,使学生体会实验设计的实用性。此外,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其探究性,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探索事物规律的精神,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学生探究习惯一旦形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广东教育》2009 7

2、《江苏教育》2009 8

3、《中学物理教学探讨》2010 5

4、《开展设计活动、培养创造能力》朱煕远


关键词:物理 探究性 学习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在线发片 - 联系站长 - 站长统计
Powered by qibosoft V7.0 Code © 2003-10 qibosoft
Copyright@http://jcjys.evai.pl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349988号